在学习诊脉过程中,我相信很多像我一样的脉诊初学者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手刚一搭上脉的时候,能清楚的体会到脉搏的搏动,而过那么几秒钟,想去仔细体会脉象信息的时候,脑袋里脉象情景就开始模糊、混乱,再久一点可能就完全体会不到想要体会的脉象信息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手指感觉的适应性使手指感觉的敏锐性降低,或者患者脉象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很可能是初学者获得脉象信息的“注意”品质没有训练到位。

下面引用齐教授著作《系统辨证脉学培训教程》中的文字来跟大家一起学习如何进行“注意”品质培养:

所谓“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与情感活动、意志活动、意识状态等密切相关。

按照注意的动机、目标及注意事物的加工过程,注意包括随意注意和非随意注意、注意和选择性注意、前注意等。对注意对象的加工程度不同又分为广度和深度。

生理心理学认为:注意的中枢过程是指大脑皮层某一区域的优势兴奋,当人注意某一事物时该事物在大脑皮质上引起一个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对皮质其他区域较弱的兴奋起抑制作用。优势兴奋中心的兴奋程度越高,对其他区域的抑制作用越强,这时的注意力越集中。

其他事物,有的投射到优势兴奋中心的边缘,即注意的边缘;多数投射到优势兴奋中心之外,即注意的范围之外。因此,当人的心理活动高度集中在某一对象时,对其他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注意力的集中与否直接关系到脉象特征的提取。注意力的维持对于有经验的脉诊高手来说并不难,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做到大脑皮层的主动抑制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

因为,初学者总是抱着急迫的心情诊脉,手指一接触到脉象就急于寻找别人讲述的脉象特征,或在自己的脑海里搜索相关脉象文字的描述以便对号入座,形成了与脉象有关的语言或文字记忆脑区的兴奋中心,这样不但不会在大脑皮层中形成手指感觉的优势兴奋中心,反而会使其受到抑制或减弱。这种语言文字与感觉中枢脱离的现象,其结果必定是“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状态。

齐教授在教授学生诊脉的过程中,始终强调的一点是“你感觉的脉象特征是什么?说出来,我给你解释。”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很少将自己对脉象的特征体会直接告诉他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形成较高的洞察能力,以完成从注意到认知的转变过程。

刘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