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2012/7/29脉诊漫谈

 

随着《辨证脉学》的出版,发现很多同仁对“系统辨证脉学”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将一些日常与学生及同道探讨的问题以谈话的形式整理如下,望与各位共勉。

齐向华:从目前情况看,大家对自身感觉的了解、开发及进一步开发做的不够好。还是对着文字找感觉,没有从脑子空白,寻求自己全面的本能感觉开始。

学生可是老师,要想做到“虚静为保”很难啊,而且也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练习感觉的方法。请问老师有什么建议可以指导我们前期的感觉训练吗?

齐向华:先从开放单一通道开始,联系单一的感觉,就象学音乐先从1,2……7单音节发声练起,练准了、熟了再练简单的唱腔。单一感觉练熟了,再去细细体会脉象要素。《辨证脉学》的写作顺序就是练习的步骤。

学生老师,这种练习是一种大脑主观控制下的练习还是无意识的练习呢?

齐向华:先是主动控制,像开始学骑自行车掌握平衡一样,等熟悉了就会自然的无意识的去平衡了。同理,当单一感觉的撷取由主动变成一种无意识、或者说本能的时候,脑子就变空了,就进入一种“虚静”的状态了,就会比较容易的辨识出微小的特征。要想缩短这种由主动到本能的过渡时间,平时就要“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的反复体会。

学生老师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把指下的感觉锻炼成一种习惯”。

齐向华:对。学会驾驭自己的感觉,诊脉就入门了。目前的中医院校培养的是学生的文字记忆功能,没有技术的培养,除了背些条文外,实际操作掌握的太少,脉诊技术更是如此。

学生这次懂了老师,以前一直都对这个感觉的把握很迷糊,而且太沉迷于对文字的解读而忽略了对指下感觉的练习和体会,谢谢老师指点!

同道许老师说他诊脉时指下脑中会呈现出病人器官的立体图像,连一个很小的静脉曲张都能呈现出来。这是不是所谓的通灵、通神,是不是每个人通过修炼都可以做到?

齐向华:那是到了另一种层次,他是首先在自己脉象中发现了胆囊炎的阳性脉晕后,逐步发现了更多的特征。出现立体图像是最近几年上层次的事。

同道恩是的。

齐向华:联系脉诊先从基础开始,联系提取脉象特征的敏感度和准确性,主要体会有辨证意义的特征。别着急诊出疾病。

同道受益,谢谢齐老师教诲。

齐向华:谢谢,希望各位早日建立起大脑的脉象“情景记忆系统”。

                                          齐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