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心理紊乱体现为患者对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估障碍。
很多患者来就诊时说好几天没睡,其实是不可能的,人若三天不睡眠,就会导致精神紊乱而死亡。
他们所谓的没睡觉,其实只是处于浅睡眠期而已。
浅睡期的患者是可以听见别人说话、走动、关门等声音的。
若要改变患者的这种认识,我们可以通过多导睡眠图的监测来实现。
要求患者在睡眠监测室睡一夜(8小时左右),医生监测其一夜的睡眠情况,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
通过监测患者一昼夜的睡眠情况,可以发现患者的睡眠整体结构,让其明白自已的睡眠情况。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陌生地方睡眠会更不好。
正规来讲,监测患者睡眠都存在着第一晚效应,也就是很多人换环境更加影响睡眠。所以在国外建议先睡一晚,第二晚才做监测。但是有意思的是,一部分患者反而会告诉医生在医院睡的好。因为他觉得有医生了,心里放松了。
失眠症不单是指的睡眠时间,最重要的是睡眠质量。
周总理、撒切尔夫人都是短睡者,所以不能单以睡眠时间来断定一个人的睡眠情况。
有一个现象值得反思,失眠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去治疗,其效果是肯定的。
但是心理咨询能够滋肾阴、清心火、化痰浊吗?
所以,对失眠等心理紊乱疾病要建立一个能够统领所有治法的辨证体系。
睡眠医学非常复杂,疾病众多。
很多的患者过度关注睡眠,总盼望着吃了药就能睡,这其实是在不断提醒机体注意睡眠,大脑不能放松,阳气不能潜降,所以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在失眠症的诊疗过程中,给患者指明其存在的根本原因,心理状态的紊乱,同时予以相应的药物调整其心理的状态才是治本之法。
所以,目前我们治疗失眠症更注重的是以调节心理状态的紊乱为关键。
不要吝啬打赏啊,点击下方送出道具吧~